公示“老赖”信息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渠道:
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各级人民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通过以下方式公布失信信息:
报纸、广播、电视;
互联网平台;
法院公告栏;
新闻发布会。
公布的失信信息可能包括:
被执行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部分隐藏以保护隐私)、住址(通常会模糊处理);
未履行的金额;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履行情况;
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
执行依据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
其他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
失信信息公布后,失信被执行人在多个领域可能面临信用制裁,如公共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资格认证等。
公众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小程序,如“老赖地图”,查询并举报失信信息。
以上步骤和渠道共同构成了对“老赖”信息的公示体系,旨在提高失信行为的曝光率,加强社会监督,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需要注意的是,在公示过程中,应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敏感信息